三伏貼,是一種膏藥,如銀行卡大小,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。在夏天農歷的頭伏日期貼在后背一些特定部 三伏貼位上,據(jù)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(fā)作的某些疾?。ㄈ绫茄?,氣管炎,咽炎,哮喘等),針對不同的疾病,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后背的不同位置,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。
三伏貼是一種傳統(tǒng)中醫(yī)的治療法,結合針灸、經絡與中藥學,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,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、熱性刺激,達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敷貼季節(jié)性療法對時間有一定要求,根據(jù)中醫(yī)理論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,此時敷貼療法效果最佳。陳賢標建議最好每伏第一天來進行三伏貼治療,當然也不必過分拘泥于此,錯過了第一天也會有滿意的療效。敷貼對象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,敷貼期間禁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之品。
選擇在三伏天貼敷,是根據(jù)中醫(yī)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論,對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(fā)作的宿疾,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(這段時間是人體陽氣最盛的),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,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(fā)作的癥狀。
一是穴位作用:運用敷貼療法刺激體表穴位,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,可糾正臟腑陰陽的偏衰,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,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(tài),產生良好的、溫和的治療和調整作用,從而達到以膚固表、以表托毒、以經通臟、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。
二是藥效作用:藥物直接敷貼于體表穴位上,藥性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,滲透達皮下組織,一方面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(yōu)勢;另一方面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,直達臟腑失調、經氣失調的病所,發(fā)揮藥物"歸經"和功能效應,從而發(fā)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。
三是綜合作用:敷貼療法是傳統(tǒng)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,其實質是一種融經絡、穴位、藥物于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,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,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,幾種治療因素之間相互影響、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,共同發(fā)揮整體作用。
“冬養(yǎng)三九補品旺,夏治三伏行針忙?!边@是古時中醫(yī)養(yǎng)生的場景,講的是對于身體虛弱者來說,三伏天針灸、拔罐能起到與冬天吃補品一樣的效果??梢?,除了穴位貼敷,冬病夏治還有很多手段。在臨床上,冬病夏治的方法以穴位貼敷(即三伏貼)最為普遍,此外還有針刺、艾灸、理療、按摩、泡洗,以及內服溫養(yǎng)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方法。其原理歸結起來只有兩條:一是針對寒邪,二是針對虛寒體質。
中醫(yī)認為,冬病主要指人體受寒氣侵襲容易發(fā)作或加重的疾病,常見的如反復感冒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哮喘、鼻炎、關節(jié)炎等。這些疾病呈明顯的季節(jié)性,秋冬季加重,夏季有所減輕。
冬病有兩大特點:1.患者為平素陽虛體質的人。多表現(xiàn)為面色蒼白、怕冷、四肢冰涼、自汗。2.疾病癥狀遇寒加重。如80%的哮喘患者都屬于陽虛體質,入冬以后,咳嗽、喘憋的程度都明顯增加,此時,應“急則治其標”,先控制咳痰喘的癥狀,等到夏季再采用溫陽散寒的中藥外敷祛除伏痰、扶助陽氣、增強體質,使冬季癥狀減輕,或不再發(fā)病。
從入伏第一天起,就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、天氣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登場。這時,利用夏季陽氣旺盛,人體陽氣隨之生發(fā)漸旺,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(tài),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里散寒藥物,天人合擊,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,這也是中醫(yī)強調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的原因。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,藥物最容易吸收,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此時進行貼敷治療,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,加強防衛(wèi)功能,提高機體的抵抗力。
每一伏的第一天,是敷貼的最佳時機,若錯過了這天,頭伏內無論哪天貼,效果也都可以,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、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。每10天貼1次,最好是連續(xù)貼3次,為1個療程,并且連續(xù)貼3年。三伏貼一般在頭伏、二伏、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時以前貼完藥餅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午時,中醫(yī)認為此時人的穴位、毛孔充分張開,若剛貼完藥餅,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。
為確保療效,一般藥餅須貼4~6小時。剛貼上去時感覺涼涼的,稍微過一會兒,局部會有發(fā)癢、發(fā)熱,一定要貼過午時,如果無特別不適,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。皮膚比較敏感的患者,需仔細觀察敷貼過程中皮膚的反應,若灼熱刺痛、發(fā)癢發(fā)熱明顯,則應及時取下藥物。
藥餅貼好以后最好不要進空調房間,因為遇冷會使毛孔收縮,影響藥物吸收;也不要運動,出汗會使固定藥餅的膠布脫落,最好在陰涼的地方或適當?shù)赜秒娚任L吹拂。藥餅取下后可以洗澡,但不要搓背,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輕輕吸干。
一是慎用辛燥食品,以防傷陰。夏季氣候炎熱,易傷陰液,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、暗耗津精,所以應慎食肉桂、花椒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狗肉、羊肉和新鮮桂圓、荔枝等。
二是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。天熱人容易貪涼飲冷,若大量進食寒涼食物,則易致中陽受損、脾胃虛弱,甚至損傷一身陽氣,輕則腹瀉腹痛、惡心嘔吐,重則造成長期難治的陽虛。
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膩的食物。夏季易生暑濕,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,若服用大量高熱量、高糖的食物,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。
冬病之所以夏治,是因為只有夏天才能除去此類病人體內的“病根”。以慢性咳喘病為例,其病根就是寒和痰,寒痰一日不除,咳喘一日不愈。人的陽氣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,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偏虛寒,再加上冬天寒冰一片,兩寒夾擊,毫無解凍的可能。所以在冬天治寒病,就像是雨天晾衣服,很難曬干。到了盛夏,人體陽氣會達到一年中的高點,外界暑熱驕陽,這時躲在體內的寒邪、痰濕,也就是病根,最易被趕出來。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積寒,等到秋風一起,外寒復來的時候,就又會內外交困了。
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,人體皮膚溫度、濕度最大,氣血趨于體表,毛孔最為開放,此時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,所貼藥物最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,達到效果。
現(xiàn)在的三伏貼,對古方進行了優(yōu)化、加工,精選適合病情的、天然的、具有穿透溫散等作用的中藥,如白芥子、細辛等溫陽化淤藥材,經過炮制后,用藥汁調勻,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面,以疏通經絡,調理氣血,從而達到振奮陽氣、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祛除寒邪、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。
冬病的產生多為寒濕阻滯經脈、氣血不通所致。穴位是人體臟腑、經絡、氣血的匯集點,三伏天貼敷,最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,直達病處,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
三伏貼一般選擇身體前面的膻中(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)、天突(位于胸骨上窩中央),以及后背的大椎(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)、肺腧(位于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處)等穴。具體來說,哮喘病人選天突、肺腧;鼻炎病人選擇大椎、肺腧;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選擇膻中、肺腧。
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適用,因此應該慎重選擇這種治療方法,否則不但不能治療疾病,反而會因使用助陽的藥物,耗傷陰液,引發(fā)其他問題。中醫(yī)治療講究辨證論治,同一種疾病,會有不同的證型,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、肺氣虛損型、陰液虧虛型等多種證型,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過冬病夏治能獲得療效。因此,患者需要在三伏天到來之前去醫(yī)院就診咨詢,看自己是否適合。
另外,下列人群不能貼三伏貼:感染性疾病急性發(fā)熱期患者,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或患有接觸性皮炎的患者,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,妊娠期婦女,3歲以下的幼兒。
這是一個特別罕見的病例,小女孩出生時...
雙手皮膚干燥、老化,接觸水后皮膚變白、脫皮,水干后...
來源:村醫(yī)導刊 □湖南省衛(wèi)生計生委基層衛(wèi)生處 王...
5月8日,發(fā)表在Cell子刊《Cell ...